怎样实现城乡一体化?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微信号:MeetyXiao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我们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伟大历史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又提出了“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既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也是追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崭新理念。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及社会事业发展达到一定程度时,实行城乡统筹发展,走一体化发展之路是必然趋势。我国在21世纪之初就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这个目标的重点之一,就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也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因为,在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如果没有农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小康,没有城乡的一体化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全面的小康社会。我区作为全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近年来,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有些方面位居全市乃至全省前列。现在,区上把加快城乡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全区今后一个时期内总的奋斗目标,不仅完全必要,而且经过努力可以实现。首先,现阶段全区平均3800多元的农民人均纯收入,7500多元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良好的综合经济发展水平,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打下了初步基础;其次,全区15万多城市人口占到了全区总人口的41.7%,人口城市化率在全省也比较高,众多的城市人口,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第三,已经形成的农村支柱产业、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及改制和新发展的非公有制企业、乡镇企业,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积蓄了后劲;第四,比较优越的区位优势,比较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六个建制镇以及中北部乡的小城镇基础建设,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创造了条件;第五,比较多的银行存款余额,周围的航天城、钢城、油城、核工业城和敦煌旅游城,为推动全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因此,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总揽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有利于保持全区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好局面,有利于全区全面小康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推进全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科学发展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如何快速发展的问题已经解决,但是要解决在现有基础上如何更好更快发展的问题,就必须依靠科学发展观。区上提出把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今后全区工作的总目标、总任务,这是形势赋予各级干部的重任。每个领导干部,不仅要要带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而且应从理论上、认识上搞清楚一些问题,为指导实践打好基矗一是必须清楚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统筹城乡社会发展,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统筹就是要逐步改革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就是为了兼顾,为了整合,为了协调,为了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为了社会的安定与和谐。二是必须清楚科学发展观的实质。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其着眼点就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有效的保障措施,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目标。三是必须清楚科学发展观与统筹城乡发展之间的关系。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统筹城乡发展是深化改革和促进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化,二者都是对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新鲜经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总结;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科学发展观将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深入研讨,准确定位,积极探索推进全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子

如何统筹全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关键是定位要准、要有新的发展观念、好的发展思路和适合我区实际的发展路子。综合分析国策国情和我区的现状,回顾反思我区近几年城乡重大工程建设、重大项目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我认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上,要以科学规划为重点,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充分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为主要手段,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县域经济、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把肃州建设成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强区。具体应该牢固树立六种观念,探索走好六条路子。

1、树立发展县域经济的观念,走城乡统一规划同步推进的路子。发展县域经济是我国目前较为理想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对我区来说,要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上有重大突破,必须高度重视发展县域经济。由于历史的原因,城市和农村在管理、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服务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虽然没有截然分开,但其联系也还不够十分紧密,缺乏比较科学和完整的统筹全区城乡发展的统一规划。因此,要真正实现全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必须以县域经济的理念做先导,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项目同步规划、同步统筹、同步整合、同步提升,对全区范围内的各种资源进行大整合,形成资源共享的良好格局。尤其是在制定出台各项政策措施、深化城乡配套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城乡之间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为“三农”创造平等发展的机会等方面,要积极探索走出一条“有限区域、无限发展”的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路子。

2、树立依靠工业强区的观念,走以农村工业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子。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经济是基础,经济不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就是一句空话。省内外经济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富裕农民、转移农民的根本途径就在于农村的工业化。这一点,在我区也有充分的验证,具体表现在,城郊乡镇的农民及乡镇政府附近的农民通过产品批发经营,远处的农民通过上矿山和进入乡镇企业,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建筑企业,都实实在在地增加了收入,建筑行业、脱水菜加工企业大量使用的外地农民工也都挣到了不少钱。同时,由于近年来全区农村重点产业的发展,奶牛、肉牛、肉羊、肉鸡、蔬菜、啤酒花、牧草种植等都已有一定规模,对这些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既发展了农村工业,又有力地促进了农产品的加工增值,既促进了这些骨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也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可以说,我区现在如果没有好为尔、好牛、祁雪、雄鹏等这样一批乳制品龙头加工企业,就不能消除农民饲养奶牛的后顾之忧,也不会有近两年来全区奶牛养殖的快速发展;没有大业草业、草原兴发等这样一些草产品加工企业和畜禽加工企业的建成投产,全区牧草种植面积、肉牛肉羊肉鸡的养殖增加速度就不可能这么快;没有全区30多家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脱水菜、啤酒花加工企业,全区洋葱、辣椒、豆角、啤酒花及其它可加工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就不可能常增不减等等。这些有目共睹的事实告诉我们,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应该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工业化发展;以农村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来增加农民的收入;并通过产业在城乡的互动,进一步打破城乡界限,缩小城乡差距,进而不断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3、树立聚集资源发展的观念,走以农村城镇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子。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城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市场化运作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我们进一步感觉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城乡壁垒和城乡分割的传统体制,是造成城镇化滞后和城乡差别扩大的根本原因,也是“三农”问题长期难以解决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六大发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号召,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进程中,都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保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保持城乡协调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众所周知,推进农村城市化,不仅能使农村人口向城市城镇聚集,也能使外来人口安居乐业,这一点,清水、西洞、西峰、泉湖等乡镇的实践经验就是比较好的例证。因此,在推进全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应该把农村城镇化发展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进行重点研究和论证;要以新、老城区为中心,确定一批优先发展的中心镇,或在城郊的乡镇试验建设中心村,从而构建起城区、中心镇和中心村三个平台,以集聚农村的各种要素,来加快城市化进程,并在条件成熟时,逐步把农民转变成居民,把农村转变为社区,在缩小经济、社会服务差别的同时,实现生产、管理方式上的根本性变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上的重大突破。

4、树立城乡协调才能快发展的观念,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一体化发展的路子。近年来,我区在农业产业化发展、支柱产业和骨干龙头企业培育、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建设及新城区开发等方面,都探索出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好的作法,应该进行认真的总结,以便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予以参考。同时,还应积极学习借鉴省内外一些地方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的好思路、好措施,从而找准推进我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打开全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特别是城市和城市现有企业,如何发挥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工业、商业服务业比较集中,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人口密度大,信息交流快,消费水平较高等优势,在企业反哺支持农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延续。

规划一体化的作用和意义

您是问规划一体化规划编制城乡规划一体化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吗?规划一体化的作用和意义是:

1、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二元结构转换的需要规划编制城乡规划一体化,尽管我国城乡面貌都发生规划编制城乡规划一体化了很大的变化规划编制城乡规划一体化,但典型的二元结构仍然存在。要从传统的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就必须要打破传统的二元结构束缚。随着二元结构的转换,城乡间的要素流动和商品交换就构成了城乡间最重要的联系机制。因此,就必须以城乡一体化战略作为城市—乡村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

2、“分久必合”——城乡复合系统发展的需要,城市离不开乡村,乡村也离不开城市。城市和乡村本为“一家”,只是随着社会分工及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才逐渐从空间上分离,并由此产生了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一系列的差别。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混沌—对立—隔离的过程,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的重心将逐渐由城市转向了城市—乡村地域,城乡系统也将趋向统一融合。对城乡这样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不应将各亚系统分别对待,必须重视整体综合。在城乡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的,都要求其他系统的配合与支持。因此,要建设现代化的城市和乡村,就必须以城乡一体化为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保证城乡间的顺利贯通。

急需城乡一体化方面的规划

你好的,我的回一、创新规划理念,高起点编制规划。

规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保证,我们坚持规划先导,重视运用规划手段对未来发展形态进行科学分析谋划。

1、明确城市发展定位。加强了城市发展空间研究,着力体现规划的人本意识,挖掘规划内涵,根据龙游县城人文底蕴、区位优势、经济基础等独特资源禀赋条件,把县城定位为生态型文化旅游城市,明确了“一心三极”的城乡协调发展的空间结构,并确定了近中期城市发展重点方向和建设的章法时序。

2、科学修编规划体系。在规划研究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规划体系,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项目整合,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按照“城乡规划统筹化、总体规划滚动化、专项规划综合化、区块规划规模化、设计工作特色化”的理念,政府先后委托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上海同济大学等单位编制了“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重点片区详细规划,以及交通、旅游、电力、教育等各项专业规划,形成了总规、详规和专项规划配套衔接的规划体系。

3、全力编好县域总体规划。作为县域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联合编制的试点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总规协调编制工作,着手成立县市域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联合编制领导小组,协调两规编制工作。目前正按照省建设厅、国土资源厅下发的《关于切实加强县市域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工作的通知》要求,进行“两规”相互衔接的专题研究,有序推进两总规协调编制工作。

4、着力推进规划全覆盖。坚持以县域总体规划为龙头,争取3至5年时间,科学推进规划全覆盖。首先是加快县域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进度,其次是重大区域基础设施规划超前全覆盖,编制完成城乡污水处理、供水规划和交通规划等基础设施规划的编制;三是完成近期规划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四是实现各项专业规划全覆盖,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生态地区和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五是加快村镇建设规划全覆盖。同时抓好规划转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以规划带项目,以规划挖掘项目,以规划引领统筹发展。

二、推进精细管理,高标准实施规划。

通过规划实现城市科学有序发展,体现出城市特色,彰显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品位。

1、以科学管理为抓手,坚持城市发展为首要。“整洁、靓丽、优美”是外来客商对龙游城市的一致评价,在城市管理过程中,努力做到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居民自治,强化规划执法,形成监管合力,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突出以人为本理念,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协同化、市场化、规范化,同时注重城市特色的营造,坚持把城市规划建设与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有机融合,围绕做精、做特、做美城市的目标,精雕细琢,着重做好“显山露水、生态入城、凸显文脉、造城造景”四篇文章。“显山露水”就是充分利用龙游县城“两江两山两滩”的独特自然条件,精心规划,构筑山水灵秀的自然风景轴线和城市景观轴线。“生态入城”就是保护城市的自然山水风貌、生态走廊,“引景入城,引绿入城”,实现城市与自然的交融,构筑以龙洲公园、江滨公园为核心的城市滨水连续绿地,建成以城市入城口景观为主的线状绿化廊道和公路沿线的“绿色景观长廊”。“凸显文脉”就是挖掘利用龙文化、商帮文化、姑蔑文化、石窟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并将其显现到城市不同区块中去。“造城造景”就是强化造城就是造景的理念,使城、景、文、游“四位一体”,赋予每个城市景观独特的文化内涵,与旅游融为一体,努力把城市建成“没有围墙的景区”。

2、以城乡统筹为目标,做好中心镇、中心村培育。结合“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2006年全面完成了52个整治村规划方案的编制。2007年将完成51个整治村规划方案的编制,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统筹建设,切实抓好中心镇、中心村试点,坚持中心镇、中心村培育和村庄规划建设并重,加快中心镇的培育,进一步完善中心镇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使之成为联动节点,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2007年县政府确定了溪口镇、罗家乡和社阳乡为中心镇中心村试点乡镇,县政府制定了试点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分期分类有序推进,特别注重了前期调研,结合试点镇(村)域地形、人口分布等现状,深化研究,提炼区域特色,将有限的资源要素向中心镇中心村倾斜集聚,逐步培育壮大地方特色农业产业经济,逐步深化特色农业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节约集约发展,同时强化主动对接意识,深入村镇,走访村民,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听取其意见和建议,引导村民热心参与,努力做出精品,为推动村镇规划全覆盖做好示范。

3、优化产业布局,推进集聚发展。加强规划引导,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和优化配置,强调了工业发展空间布局的科学性,按照“产业培育特色化、特色产业集群化、产业发展集约化”的思路,构筑了“一区三块一带”的产业空间格局,即:一个省级工业园区,溪口、湖镇和城南工业区块,以及横山--塔石--石佛建材产业带,并结合中心集镇的建设形成若干乡镇工业功能区块,加强规划控制,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鼓励企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中小企业集中连片发展,实现工业经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4、以旅游产业平台,促进集约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休闲成为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新动力。龙游依托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规划构建“一心两线”旅游发展格局。“一心”即依托中心城市旅游功能设施和龙游石窟、民居苑景区构成旅游集散中心;“两线”即龙南生态旅游线和龙北文化旅游线。重点开发“龙游石窟”、“龙舟赛道”、“龙游民居苑”、“三叠岩景区”、“浙西大竹海生态休闲旅游区”等旅游产品,创建富有特色的城市人文景观和与之紧密结合的自然生态景观。形成石窟文化旅游路线、山水生态旅游路线、特色旅游线(汽车休闲竞赛、龙舟娱乐等)等精品线路,使旅游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最终把龙游建设成为特别适合旅游、生活和创业的生态型文化旅游城市。

三、坚持以人为本,密切关注民生。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1、制定住房发展规划,加强住房建设管理。为适应龙游县经济社会发展,合理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加强对城市住房建设的指导和统筹,制定了“十一五”住房发展规划,严格执行之,并且出台了城镇危旧房改造措施,深化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同时加强农房建设管理,研究探索农村建筑工匠管理办法,出台《龙游县农民建房质量安全管理暂行办法》,成立“龙游县村镇建设协会”,实行村镇建筑工匠自治管理,对全县农村建筑工匠进行系统的业务培训,从源头上提高村镇建设水平,协调行业内部的竞争与合作关系,逐步规范村镇建设市场和建设行为。

2、全面启动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工作。从2007年到2010年,分类分批、全面开展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工作,力争到2010年基本解决全县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困难问题。2006年,该县被列为浙江省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试点县,根据救助对象住房实际状况、救助对象的意愿以及村镇建设规划,县救助办采取了新建、改建、修缮、置换、租用等方式对全县202名救助对象实施救助,其中新建114户,改建14户,修缮63户,租用11户。2007年,救助工作继续深入开展,截至10月份,377户年度救助任务已完成211户。

3、在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坚持城乡一盘棋,资源共享,以城带乡,相辅相成,加快对城市道路网络、城乡供排水一体化设施、生态环境等的建设,强化对城乡居民点集聚的研究,以构筑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城乡基础设施网络,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结合村庄整治,加大农村饮用水工程、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沼气利用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对禽畜养殖业的控制引导,走集约化、同区化发展道路,以保障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以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为重点,发挥规划职能,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结合城中村、城郊村改造和“十、百”工程,加快规划和试点示范,加快推进城乡环境整治。

答如下,仅供参考